找到相关内容355篇,用时6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世尊的安那般那到天台六妙法门

    可分为两大部分,即止与观。前三门的目的在于止,止给观提供一种特殊心理条件,是观门的前方便, 以此前三门修止的功夫为基础, 观门的修慧法门才能入手。  世尊的这种安那般那的呼吸法,在中国天台宗得到延续...。  第四、观门:前面所说是系心法,目的在于将诸妄念制于一处,令心不驰散。但这仍是一种粗浅的功夫,因既有所著之处,必有攀缘之心。因此将诸妄念制伏之后,便应弃止修观。 观即是观照之心,对息相、四大、五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460571.html
  • 《敦煌禅宗文献研究》概要

    《天竹国菩提达摩禅师论》;密宗为适应自身需要而按昭禅与念佛行为加以改变的《南天竹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》;北宗禅后期的册子书《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》;以及一门二答形式的《请二和尚答禅策十道》。该书看来是...

    〔日〕田中良昭著 黎民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0063749.html
  • 五台山僧人对佛教文化的巨大贡献——“华严三圣”的滥觞

    智德,普贤是因位的行德。他们之间的关系是:一、总别关系,二、主伴关系,三、因果关系,四、体用关系等等。  华严四祖澄观国师继承发展了李通玄的这一三圣思想,在其《三圣圆融观门》中,开宗明义地说:  三圣者...

    崔文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468435.html
  • 天台宗“诸法实相”概论(之三)

    安隐快乐,而无意方便,不能破坏生死。且此定皆属因缘:阴界人法和合而有,虚诳不实。我今不见不觉,应须照了。”念已,即不着于止,起观分别。4.观门:觉息出入遍诸毛孔,心眼开明,彻见三十六物及诸户虫,内外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0370759.html
  • 华严宗法界缘起之成立条件

    入,而造就其互为依恃互为缘起之法界缘起之实况,亦得用于由修证观门进驻解释法界观相的推进进路,杜顺三观不就是佛识之观门,不就即识之所而得所观之法界矣。并即识之能与能之通汇而得所识之所与所之通汇而证法界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4070869.html
  •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略说

    如何觉解,为人演说耶?佛言必依止於师,当如佛而供养之。彼法师者,或僧尼或男女居士。其人从初习忍修至金刚定前,共十三观门,即至十地止,皆为法师。而位位果德不同,要皆名为伏一切烦恼者。即能教人以生灭心,得...

    王骧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1686978.html
  • 戒定慧的考察

    无我;或说四谛观;或说缘起的生起还灭观。但达到根本处,切近实证处,都是同观实相的──空、无相、无愿三解脱门。这是三法印的观门:依无常成无愿门,依无我成空门,依涅盘成无相门。等到由此而知法入法,即无二无别...离相证觉说,如取着善行,以为有善行可行,有我能行,即成为如实觉的障碍,大乘称之为「顺道法爱」。释尊所以常说: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?如佛常说地水火风等观门,如「于地有地想,地即是神(我),地是神所,神是地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456510.html
  • 华严经中普贤菩萨之研究

      唐 裴修撰《大方广修多罗了义经畧疏序》,《大正藏》第39册。  唐 一行记《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》,《大正藏》第39册。  唐 澄观述《三圣圆融观门》,《大正藏》第45册  唐 智俨集《华严经内章门...佛像造相法》,台北:文桥出版社,2001年2月。  魏道儒《中国华严宗通史》,江苏:古籍出版社,2001年5月。  海云继梦《智慧一切搞定》,台北:空庭书苑,2001年7月。  海云继梦《三圣圆融观门》...

    柯惠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0561970.html
  • 天台宗学派纲要2

    ,虽感通却不执著,虽假合却不委弃,自我与世界同在一大缘起的机缘中同显法性,同显佛性、同显真如,同同缘起,在缘起对待中同证佛陀所证之最高不思议境界,此为观缘起之亦空亦假之最高境界,即此中道之观门,此为...华严论法界缘起时亦受到重视,即其同以染法及净法缘起为法界缘起之观门,而在唯识宗论阿赖耶识之本事时,亦再再讨论著最后佛性的染净空有问题,可见作为在操持中建立的对缘起法则的观门解义,一方面依其对最高佛性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0681858.html
  • 略释观经经题

    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属大乘福,是为行善。   此三福有从浅到深,从低到高的次第。三福中或修持一福,或具足修持三福,回向后均可往生。   经中所说的十六观门,亦有其次第:   1....,因而欣求安乐清净之处,故得佛为说本经之因缘;⑤散善显行缘,谓佛为说修十六观之后三观的三福、九品等散善(显行),得以往生净土之缘;⑥定善示观缘,谓佛为说以十六观之前十三观的定善(观门),得以往生极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590484.html